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在秘鲁侨社时间久了,如果留意,你就会发现有不少早期华人移民积累的经验和生存之道,这些经验仍在一代代传承着,在侨社中的各会馆和他们形成的 “侨社小经济圈”就能窥见一斑,这种小经济圈对于华人海外扎根、事业开拓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秘鲁早期移民大多以广东籍为主,他们为了能够尽快在异国他乡立足,天然地形成了以籍贯和区域划分的族群。从围绕在利马唐人街的广东籍各个会馆为例,如古冈州会馆是由广东五邑:新会、开平、恩平、台山、鹤山的乡亲组成,中山会馆由广东中山籍乡亲组成,还有番禺、花都等会馆。他们成员都是相熟相知的乡里,甚至还有血缘关系,一起在海外打拚,特别是对于早期移民来说,先来的帮后来的,有钱的帮没钱的,这种传、帮、代的传统,也逐渐在华人移民中形成了一个小的经济圈。
这种小经济圈在乡里与乡里间,在生意上的相互照顾,凭藉着抱团取暖,互相帮助,再加上勤力、吃苦、头脑灵活些的人,很快就能够立足,在各个领域开疆扩土,经营的行业越来越多,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大。

一些侨社中的成功人士再反哺给侨社,或被乡里推举为侨领,或是为侨社尽点义务,这种现象在侨社每年举办的新年、母亲节等诸多联欢活动中,亦可显而易见。一些侨社领导都会拿出一些钱来赞助活动,购买礼品、为老人派发红包,节日里请老人家吃个免费大餐等等。与此同时,侨社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面孔,一般都是在生意稳定或事业有成之后,愿意参与到侨社事务中来,也使得侨社这个香火不断地延续着。
早期大多数的华人移民以开餐馆为主要生计。早年一位老华侨曾经对我说,他小时候父亲就叮嘱,将来你们长大了一定要先学会做饭,无论今后你们做什么失败了,最后还有一技之长,可以开个餐馆维持生活,这样一家人吃、住就不会成问题,如果经营的好还有收入。无论政局怎么变化,人总是要吃饭的,况且秘鲁人喜爱在外吃饭,这也是秘鲁做餐馆得天独厚的条件,更何况秘鲁人对中餐情有独钟。这是老一辈华人移民,经过风雨见过世面,给子女总结的最实用的生存之道。虽然我这位朋友没有开餐馆,倒是得意于当年父亲的教诲可以做一手好的粤菜。
我刚来秘鲁时,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广东人,其实广东人对不讲粤语的人都爱称“北方人”,且多多少少有点戒心。我这个北方人因为做华文报纸工作,也就很快能够融入到广东人的社交圈子里。当时总有广东好朋友劝我,不要打工了,帮你组个“会”,出来自己做点生意,当老板。我们广东人讲,工字不出头。可能是受环境、地域的影响,还是天生的,给我的感觉广东人的骨子里都有做生意的基因。

从那时才了解到这个“会”就是他们之间的“互助会”, 在西班牙语中称为“PANDERO”。一般是在他们的亲戚、乡里、朋友间运转着,在秘鲁土生的华裔中有,在秘鲁的日裔侨社中也有这种“互助会”。
我不知道这种形式的历史渊源,但是直到今天这种简单、有效的筹资方式,大大助力了华人移民在秘鲁落地生根的步伐,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可不要小瞧这种方法,特别是早期华人移民开创事业,靠得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,而乡里间的“互助会”是快速、有效、可靠的筹资方式之一;“互助会”的另一个作用是,平时大家都在忙着各自的生意,很少有见面的机会,每月一次的互助会,也是大家有机会聚在一起边吃边聊,沟通信息,联系感情,是维系家族、会馆、朋友之间的一条纽带。
“互助会”的方式一般是以侨社或族群中德高望众、或是有人脉和经济实力的人做为召集人,参与者也都是乡里和朋友,集资数额与参加者人数多少来决定。你的人脉越广,信誉越高,互助会的集资力度也就越大。
召集人凭藉着自己的信誉和实力做为“互助会”的担保人,召集人拿第一份会银,不用付利息,请会员们吃餐饭,感谢大家的帮衬,这餐饭档次可高可低,高的有鲍、参、翅、肚;也有以喝早茶形式的,丰俭不同,需求也不同。这样即帮衬了乡里的生意,又帮乡里筹到资金,两全其美。之后就是标利息抽签,急需用钱的自然利息高先拿,以此类推。参与人有的是需要资金周转,有的是得点利息各取所需。
参与“互助会”其实还有很多隐形的参考标准,参与人大都是非常信得过、相互知根知底,或者也都有一些经济实力做为信誉保证,或有生意,或是房产等等,今天的侨社中有了很多互助会,已经不只限于广东人的圈子了,许多新侨之间也有各自的互助会。
虽然我在秘鲁这么多年有过机会,也有过尝试,但始终认为自己不是做生意的这块料,每人头顶一片天,都有自己所喜爱的事做。我还记得初来秘鲁时一位老侨开玩笑时说过的一句话,“在海外,不嫖、不赌就是赢”。现在听起来有点意思,道理很直白,语言很中肯,也很受用。
(图片摄影:何国强)
话题:



0

推荐

孟可心

孟可心

280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男,长居利马。《今日中国》杂志秘鲁代表,秘鲁华文《公言报》总编。

文章